社保断缴
为您解决河南社保断缴难题"
-
看病买药
无法报销
扫除【无医保】烦恼
立即参保> -
买房购房
年限不够
扫除【房产限购】烦恼
立即参保> -
买车摇号
资格不够
扫除【无法摇号】烦恼
立即参保> -
养老生活
没法保障
扫除【无养老】烦恼
立即参保> -
子女上学
被拒门外
扫除【入学难】烦恼
立即参保> -
住房服务
门槛不够
扫除【租房难】烦恼
立即参保>
参保流程
- 关注“薪税保”
-
- 添加参保人信息
-
- 选择缴费城市及缴费基数
-
- 参保完成
2021年河南市社保代缴费用
河南市社保参保资料
首次参保:按薪税保参保流程内容填写。本地调入:已经在河南市参保过社保或公积金的,需联系前单位将社保或住房公积金封存,之后方可正常在薪税保参保。
河南市社保扣款到账时间
河南市社保扣款时间:次月底;到账时间:次月底;河南市住房公积金扣款时间:当月底;到账时间:依公积金中心划款进度而定;例如缴纳1月份社保,2月底扣款,2月底到账;若缴纳1月份住房公积金,1月底左右扣款,到账时间依公积金中心划款进度而定。以上时间均为过往操作经验所得,仅供参考,一切以实际到账时间为准。
河南市社保卡办理材料
河南市社保卡去高新区管委会或者高新区的各个街道办事处办理;河南市公积金卡,本人前往银行自行关联(建设/工商/河南/兴业/招商银行)以上任何一家本地银行卡且是I类银行账户签约绑定即可,也可以到对应银行网点的自主终端机进行关联绑定。
媒体报道
-
自由职业者服务平台“薪税保”公众号上线,打造用户极致体验。腾讯网
-
自由职业者服务平台“薪税保”五周年:蓄势爆发、前行不止。环球网
-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薪税保荣获“弘毅技术创新奖”人民周刊网
-
“薪税保”心理测评:涵盖8大分类 超200+套专业测评凤凰网
发布时间:2014-03-04 23:48:55
四川省攀枝花、绵阳、内江、乐山2024年职工医保最新缴费标准
昨日分享了宜宾、眉山、资阳2024年职工医保缴费最新标准,今日继续分享四川其他市2024年职工医保缴费标准,包括攀枝花、绵阳、内江、乐山。在这几个市级的企业和个人快来看看吧!
一、攀枝花市
2024年职工医保月缴费基数上下限,上限为 26313 元,下限为7518元。从2024年1月1日起执行。
二、绵阳市
绵阳市2024年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基数确定为85491元(月基数7124.25元)。
三、内江市
2024年度内江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基数调整为72176元。
四、乐山市
单位职工参加2024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最低缴费基数为76416元;
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参加2024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为6113.28元/人·年(509.44元/人·月)。
请各位医保缴费人注意,及时了解并遵循新的缴费标准,确保自己的医疗保障权益不受影响。
同时,也请大家关注当地医保政策的最新动态,以便更好地规划个人医疗保障计划。
四、常见问题
1、试用期内不给劳动者缴纳职工医疗保险,正式转正才进行职工医保参保登记。
不可否认《劳动合同法》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约定一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但是,试用期也要为劳动者缴纳职工医疗保险,因为《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实际就业过程中,部分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往往以劳动者还处于试用期,有可能试用期结束后离职为借口,等劳动者办理正式转正手续后才给予进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这无形中侵犯了试用期劳动者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
2、员工自愿放弃医保?无效!
有些企业会让员工签署一份“自愿放弃医保”的协议,声称员工放弃由公司缴纳的医保费用,同时把这笔钱直接发给员工。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条及第二十三条规定,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因此,无论员工是否“自愿”,这种协议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
此外,即便员工签署了这样的协议,一旦追责,公司仍需补缴未支付的医保费用,并可能被处以罚款。
3、单位职工的个人缴费基数是如何确定的?
职工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确定。当年新建用人单位的职工或用人单位新增的职工,其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实际工资计算。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低于省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高于省平均工资300%的,按300%计算。
4、职工个人账户中的余额不用会清零吗?个人账户只能在参保地使用吗?
不会清零,可在全国范围内各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使用。
5、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哪些人群?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职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